時間:2019-12-24來源:水利部網站
本站訊 為深入貫徹“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方針,落實《國家節水行動方案》要求,日前,山西省政府正式印發《國家節水行動山西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到2020年、2022年、2035年三個階段用水總量和強度等主要節水目標,將著力實施總量強度雙控、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重點地區節水開源、節水科技創新等六大節水行動。
山西是北方干旱缺水省份,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123.8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381立方米,為同期全國人均水平的17%。有限的水資源要支撐山西轉型綜合改革和高質量發展,必須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全面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
根據《方案》,到2020年,全省用水總量控制在93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15年分別下降15%和13%,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1%以上,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5,全省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0%以內;到2022年,節水型生產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全省用水總量控制在94.2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15年分別下降18%和15%,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6;到2035年,全省用水總量控制在99億立方米以內,水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達到先進水平,形成水資源利用與經濟社會協同發展的現代化新格局。
《方案》體現節水抓重點領域、抓重點地區、抓關鍵環節的大格局,提出開展6大行動、19項工作任務。一是總量強度雙控。強化指標剛性約束,嚴格用水全過程管理,嚴格考核責任追究。健全省、市、縣三級行政區域用水總量、用水強度控制指標體系。到2022年,建立全省先進用水定額體系,50%以上縣(市、區)級行政區達到節水型社會標準。二是農業節水增效。大力推進節水灌溉,優化調整作物種植結構,推廣畜牧漁業節水方式,加快推進農村生活節水。到2020年,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60萬畝、水肥一體化面積5萬畝;到2022年,創建3個節水型灌區和12個節水農業示范區。三是工業節水減排。推進工業節水改造,推動高耗水行業節水增效,積極推行水循環梯級利用。到2022年,在火力發電、鋼鐵、煤化工和化工、食品和發酵、紡織、造紙等高耗水行業創建一批節水型企業,各市分別建成1家以上節水標桿企業和園區。四城鎮節水降損。全面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大幅降低供水管網漏損,深入開展公共領域節水,嚴控高耗水服務業用水。五是重點地區節水開源。嚴控超采區地下水開采量,強化巖溶大泉保護監管,提升非常規水利用率。到2022年,全省各設區城市再生水利用率全部達到20%以上,非常規水利用占比提高2%。六是節水科技創新。加快節水科技攻關,促進節水技術推廣和節水產業培育。
《方案》注重機制體制改革,突出市場和政府作用兩手發力。一是政策規范制度推動。推進水價改革、推動水資源稅改革、加強用水計量統計、強化用水督查管理、健全節水標準體系。到2022年底前,縣級以上城市全面實行居民用水階梯水價制度;對全省年用水量10萬立方米以上的工業企業和5萬立方米以上的服務業實現計量全覆蓋,大中型灌區渠首和干支渠口門實現取水計量;對年用水量50萬立方米以上的工業和服務業用水單位全部納入重點監控用水單位名錄。二是市場機制創新,推進水權水市場改革、推廣水效標識節水產品、推動合同節水管理、實施水效領跑和節水認證。
《方案》從加強組織領導、推動法治保障、完善財稅政策、拓展融資模式、廣泛宣傳教育、開展交流合作等六項保障措施,重點搭建全社會各行業齊抓共管的節水機制,加強監督管理,力求28項具體節水措施落地見效,提升全民節水意識,構建全省節水社會風尚。同時明確了各省直有關部門的分工方案,要求涉及的省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省住建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等23個部門聯動實施,分工負責,共同推進方案落實。
《方案》是山西省貫徹落實國家節水行動的主要依據,也是今后一個時期內全省實施節水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將為山西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加快推進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支撐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