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8-20來源:中國廣播網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受連日暴雨襲擊,廣東多個城市出現內澇,廣州市政府計劃參考國外經驗,投資250億元試點采用深層隧道排水,解決內澇和河涌污染問題。
“深隧”就是指埋在地下深處的排水隧道,暴雨時,當地表雨水超過排水管道標準,多余的水可以流進“深隧”暫時儲存,等雨停后再抽去污水處理廠處理。“深隧”使用的是地鐵盾構技術建造的,也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的空間,可以大量減少拆遷。廣州市水務局表示,借鑒國外的經驗在人口密集的老城區建“深隧”,就可以綜合解決城市內澇、截污不徹底還有初雨和溢流污染等問題。
廣州市計劃要建1條長約30公里的臨江主隧道,另外還有長約60公里的7條分支隧道,以及一座初雨污水處理廠,它們都將與廣州現有的3座污水處理廠實現有效銜接。一主七副“深隧”網的計劃投資是250億元。目前,東濠涌“深隧”試驗段已完成初步設計,7月底獲環評批復,今年有望開工。廣州整個“深隧”完成后,城市排水標準提高到5至10年一遇。
有專家認為,“深隧”治水是一個好辦法,但并非萬能,必須要有強大的雨水收集口相配合,否則暴雨時淺層隧道的水難以及時流入深層隧道,一樣會溢流到地面造成水浸。治水最根本就是要持之以恒,做好城市規劃,控制人口還有建筑密度等。(記者何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