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11-10來源:南方日報
記者昨日從廣東全省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工作會議上獲悉,按照財政部、水利部部署,從2013年至2015年底,廣東將投入10.2億元用于農村水電站增效擴容改造。其中中央財政投入7.6億元,這是歷年來廣東得到中央財政支持的最大金額單個水利項目。
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將幫助粵東西北山區進一步壯大農村經濟、促進經濟發展,同時有效提升山區洪澇災害防御水平,促進能源結構調整,改善生態環境。
粵改造727座農村水電站
資料顯示,目前廣東已建成農村水電站9708座,其中1995年以前建成投產的有3957座。
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水電站到現在平均運行了25年左右。有的長達30-40年,由于受當時設計水平、經濟條件、施工技術等制約,農村水電站不同程度存在設備陳舊老化、機組效率低下、安全隱患顯現、水能資源利用不充分等問題,特別是由于廣東洪澇災害多發的特性,公共安全事故常有發生。
今年6月,財政部、水利部正式批復廣東列入全國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第一批實施范圍,支持我省開展727座農村水電站的增效擴容改造。數量居全國第一,占全國項目總數的1/6以上。
為此,中央財政投入7.6億元,省級財政投入2.6億元,同時計劃帶動社會投資14.1億元,要求于2015年底前完成改造任務。
農村水電在全省的農村經濟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據統計,全省山區30%村委會收入主要來源于農村水電。同時,全省約50%的農村水電承擔著防洪、灌溉、供水等任務。
據介紹,我省農村水電主要分布在粵東西北的偏遠山區、少數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的91個縣(市、區),農村水電資源開發,對發展粵東西北山區經濟,促進粵東西北山區縣財政收入增長起到了積極作用。
促節能減排壯大山區經濟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按照此次全省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實施方案,全省農村水電改造前實際年平均發電量27.4億千瓦時,改造后設計年發電量40.7億千瓦時。改造任務完成后即新增水電發電量13.3億千瓦時。這相當于每年節約46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119萬噸、二氧化硫1.5萬噸。
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增效擴容將有效促進我省能源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隨著農民生活不斷改善,利用廉價的農村水電能實行“以電代柴”,將有效遏制亂砍濫伐,對保護森林資源,治理水土流失將起到明顯作用。
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增效擴容改造,將有利于粵東西北山區進一步促進當地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直接增加農村集體經濟和農民群眾收入。同時,促進公共服務更好的惠及農村。
會議要求,增效擴容改造必須綜合考慮河流及周邊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項目改造要與河流綜合規劃、防洪規劃和水能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相銜接,統籌好發電、防洪、供水、灌溉、生態等各方面的用水需求。同時要按照新一屆政府轉變職能的要求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充分利用社會各方力量,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及其他社會主體加大投入,多渠道豐富和保障改造資金需求。加快推進工作,確保任務如期完成。(記者/鄧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