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12-03來源:農民日報
本報訊(記者 張振中 通訊員 呂運濤)今年湖南省2000多萬畝農作物受旱,暴露出來的問題主要是水利基礎設施的不修繕、不配套、不完善。為了讓農田不再“灌溉難”,湖南決定投資200億元,在5年內實現每個村擁有一處以上農田骨干水源工程。今年是實施5年計劃的第一年,目前湖南全省正掀起冬季農田水利建設熱潮,今冬明春總投資40億元重點整修骨干山塘6萬口,確保今冬明春農業(yè)生產不受影響。
今夏湖南遭遇了近十年來最為嚴重的旱災,122個縣市區(qū)有120個縣市區(qū)受災,受旱農作物達2000多萬畝,300多萬人飲水困難。旱災之后,湖南省委、省政府痛定思痛,找出癥結、破解難題。湖南省委書記徐守盛認為:“今年旱災暴露出來的問題主要是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不配套、不完善,還有過去我們建的一些水利基礎設施,由于常年失修、缺少維護,導致旱災和澇災發(fā)生后不能發(fā)揮應有的調控作用。”
針對農田水利設施薄弱問題,湖南省政府日前在永州市寧遠縣召開了現場會,要求以冬修水利為契機,大力推進小塘壩、小泵站、小水渠、小水池、小水窖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設,集中力量打一場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攻堅戰(zhàn)。湖南省規(guī)劃5年投資200億元,力爭整修骨干山塘30萬口,改造小型灌排泵站2萬處,整修小型渠道2萬公里,新增小水池(水窖)2萬口,新增、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1220萬畝,全省農田灌溉水利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1,實現全省旱澇保收農田面積4000萬畝,改善全省3.75萬個村(占全省行政村83%)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滯后的局面,實現每個村有一處以上農田骨干水源工程,有一片以上完整的灌排渠系,基本實現每個村或聯村有一處應急水源工程,做到旱能灌、澇能排,達到塘壩蓄泄安全、渠系灌排暢通、泵站提(引)水正常、窖池供水有保障。